其他
旱稻上山!宜良村民吃上自己种的大米
二十大代表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,16日在“党代表通道”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,实现了水稻上山,解决了山区农民口粮问题。”同期,在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清水塘村,一片套种在板栗园里金灿灿的旱稻谷穗正笑弯了腰。
这片种在海拔1900多米大山上的2亩多水稻,是清水塘村老五家村村民李发宽家种的。在他的记忆中,这片山由于海拔高、气候冷凉、缺水等原因,只能种玉米、洋芋等,历史上没种过水稻。“今年我种的是新品种优质杂交水稻——滇禾优615。”李发宽是村里第一个种水稻的。
宜良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毛桂祥介绍,滇禾优615是云南省自主选育新品种,其具有耐旱、抗病、分蘖力以及用肥少等特点。近十年来,为做好科技增粮示范,加快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应用,实现良种良法种好粮,云南的粮作科研人员先后选育研发出旱优737、云资籼42号、云陆142、滇禾优615、锦瑞4号、滇优38等一系列粮作科技成果,为云南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。
李发宽查看水稻长势。
朱有勇介绍,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水稻旱种,实测最高亩产788千克,最低634千克。而李发宽家地块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,一周后可开镰收割,预计总产量800—1000千克,大米出产量600—750千克。
李发宽说:“之前我们村都是粗粮换大米,或购买大米吃。我们家六口人,一年需购买大米1000千克左右。照今年这个收成,来年基本不用买米了。”种滇禾优615不费活、不费钱,种子政府发放,种下去到现在即将收获,就只施过一次、不到一袋肥,还长得很旺盛,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示范。2023年,他计划扩大杂交稻旱种面积至4亩左右,彻底实现一家人的口粮自给自足。
阳宗海这家企业要打造全球超薄铝箔生产基地
17家昆企拟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
在“当好排头兵”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 昆明拟对这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
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公开招聘